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81年,跨越三个世纪,院名、院址几经迭变。从昔日简陋的教会诊所、循道医院,如今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集医、教、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。回顾百年历史,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;一路坎坷颠簸、一路执着前行、一路仁爱普济……
清朝光绪七年(1881年)4月,一位叫查尔斯·云仁(Charles.wenyon)的英国惠师礼教会传教士来到佛山,先在永兴街福音堂开办诊所,并于当年10月14日在缸瓦栏一间大货仓内创办“广济医局”。这是“佛山用西法治病之嚆矢”,是百年名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之发轫,亦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。
广济医局规模虽小,但设有门诊部、手术房、实验室、私家病房、男女专用病房、小礼拜堂等,病床达80张。
光绪十六年(1890年), 广济医局迁至太坪坊(今上沙),并更名为“佛山西医院”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8年),医院迁至文昌沙尾高岗墩一带,扩建成新式西医院,名“循道医院”,但医院仍在门口挂“西医院”牌。因医院大门为圆形,坊间称“圆门口医院”。1946年,医院再次更名为循道医院。
1883年,云仁开办了“惠师礼医学堂”,首次招收7人医学班,学生需接受三年培训。在随后的几十年里,先后培养100多名医学生。
1924年,英籍护士彭爱莲又开办了循道高级护士学校。
1949年6月,著名热带病学家伍学宗从英美留学回国,接替英籍院长卢约翰,成为首位中国人院长。
医院从初创时就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,并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为宗旨,不仅传播了先进的技术,不断扩大规模,而且大量培养人才。中法战争期间,云仁及广济医局人员受清政府之邀,赴广西中越边境营救伤员,受到清政府嘉奖。为了培养西医人才,早在循道医院时期,医院已与北平协和医院、广州博济医院、上海医学院、汉口普爱医院、山东齐鲁医科大学、广州夏葛女子医院等海内外知名的教会医院齐名并保持着密切联系,经常派送工作人员前往国内外学习深造,始终掌握着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,并推动着中国医学的发展。 这一时期产生的杰出医学专家有:云仁、安德(瑞典)、麦路德、马佐生、许诚恩、晏惠霖、叶腓力、彭爱莲、何霖士、卢约翰、克伯勒(越南)、区士顿、卜惠文、伍学宗、陈自强、郑漱澜等。
1953年11月,循道医院正式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接管,改名为广东省粤中行署人民医院。此时医院地址仍在文昌沙,有职工165多名,病床191张,其中医生10名。伍学宗任院长。设有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、X光、检验、药房等临床医技科室。1956年,更名佛山专区第一人民医院。
伍学宗院长山东齐鲁大学七年制毕业,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。后留学英美,成为英国皇家热带病学会会员。回国担任佛山循道医院院长后,以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医院管理,延续了循道医院的“救死扶伤、关爱民众”的人道主义精神。尤其是注重抓好业务技术和人才培养。对新毕业生实行24小时负责制,严格规范病历书写。同时,大量派出技术骨干赴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沈阳、山东、武汉、湖南、广州等地先进医院进修。
“文革”期间,医院发展遭受严重挫折。专家挨批,制度废弃。106位医务人员被下放到佛山市13个县的农村、工厂劳动。留下不到一半的人员艰难维持医院运作。医院缓慢前行,发展处于半停滞状态。
1978年12月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,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,医院迎来跨越发展的春天。
1981年,传染病专家邝启洪出任院长。他带领全院员工励精图治,恢复被废弃的各项制度,如恢复三级查房……等核心制度,鼓励开展新技术,再塑百年医院品牌。医院重现谨务实的学风、院风。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,为医院后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1983年佛山地区实行地、市合并,医院更名为佛山市人民医院;1984年3月,更名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。这一时期,由于专家治院,院风日正,学风日浓,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。1982年,外科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。1988年,佛山市第一例使用精子库的人工受精婴儿在妇产科出生。次年9月,外科肾移植手术获成功。1991年,医院被评为广东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。2015年,再次成为全省首家通过三甲复评医院。
1992年,佛山市委、市政府高瞻远瞩,决定在城南新区兴建一座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;1993年1月,新医院工程奠基。1997年,一座被誉为“中国医院现代化建设起点”的大型现代化医院在城南崛起。1998年6月,新医院全面启用,医院实现历史上第三次全面搬迁。2009年,医院建筑被评为建国60周年全国300项优秀建筑奖之一。
气势如虹、典雅的现代化建筑楼群,人性化流程,优美的环境,先进的设备,一流的技术,为百年老院带来了新的契机。近年来,医院坚持公益性办院,在临床技术、科研教学、人才培养、数字化医院建设、文化建设等各方面,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目前,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,员工3500多人,享有国务院津贴6人,正高职称131人,副高职称312人,博士36人,硕士222人。开放床位2200张,临床科室69个,医技科室15个,行政科室21个。2015年门急诊诊疗人次达475.3万,出院人次10.17万,住院手术4.76万台。
拥有256层iCT(极速CT)、PET/CT、3.0 T磁共振仪(MRI)、大口径16排螺旋CT、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、Varian23EX直线加速器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(SPECT)等先进医疗设备5000余台,医疗设备资产总值达6.5亿元。
医院在学科建设、博士后培养、研究生教育、继续医学教育、临床教学、附属医院建设、科研课题、科研成果、新技术开展、知识产权、论文与著作、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。目前,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2015年发表SCI文章43篇,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。出版专著24部。拥有省重点学(专)科17个。国家卫生部医疗专科培训基地10个,为全国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医院。开展器官捐献移植(心、肝、肾、角膜),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走在全国前列;妇科及普外科在国内率开展腹腔镜手术,其内镜培训中心为国家卫计委内镜培训基地;近年荣获“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医院文化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基层单位”、“全国改革创新医院”、“全国首批无烟医院”等荣誉。
临床上在微创、介入、器官移植等多领域技术居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。曾在国内率先开展内镜(腹腔镜)手术,目前已在妇科、肝胆外科、胃肠外科、小儿外科、胸外科、泌尿外科、消化内科、呼吸内科、耳鼻喉科等科广泛开展。并开设内镜培训中心,至今已为全国各地培训内镜医生1000多名,并成为卫生部妇科内镜培训基地。心血管介入、神经介入、超声介入、放射介入等也迅速发展,成为重要的内、外科共享的新技术。先后开展肾移植、肝移植、活体肝移植、肝肾联合移植、胰肾联合移植、心脏移植、肺移植手术。2011年9月,完成佛山市首例公民器官捐献并成功移植。
先后在抗击非典、抗击手足口病、抗震救灾、抗击甲流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,做出重要贡献。2010年,被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授牌成为佛山唯一的亚运会定点医院,并圆满完成亚运会(佛山赛区)医疗保障任务,被授予“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。
坚持“关爱民众、服务社会”的办院宗旨,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,落实“三好一满意”,对门诊流程进行改造,加速数字化建设。先后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、疑难病会诊中心,实施住院探视制度,门诊开通预约挂号系统和114预约挂号平台,成立大型客服中心,并启动国内首个医院自助挂号、自助交费银联创新支付系统。开展电子病历无线查房等。
斗转星移,医院130年的发展,时代在变,环境在变、院址在变、规模在变、人员在变,但医院“救死扶伤、诚信关爱”的宗旨没有改变!一代又一代的市一医院人奋发进取、薪火相传,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,谱写了仁爱普济、大爱无疆的动人诗篇。医院先后荣获“全国办得最好的十二家专区医院之一”、 “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医院文化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”、“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基层单位”、“全国改革创新医院”、“全国首批无烟医院”、“广东省抗击非典模范单位”、“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”、“广东省厂务公开先进基层单位”……等荣誉。
今天,王跃建院长提出“安全、优质、发展”,坚持“以病人为中心,质量为核心、病人满意为标准”的管理理念,传承和弘扬百年医院“救死扶伤、诚信关爱”的文化。全院员工豪情满怀,迈着坚实的步伐,向着“数字化管理、人性化管理、高科技创新、低成本高效运营”在某些方面取得示范效应的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目标阔步前进!